善盡大地管家責任
謙卑實現非核家園
教宗方濟在就任彌撒大典中強調:教會的任務是「尊重每一個人與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這代表保護人民、展現對每個人的關懷,尤其孩童、老人,以及我們往往最後才想起、卻是需要幫助的人。」對台灣社會目前最熱門的核安議題,是一個絕佳的提醒。
自1980年台電提出興建計畫以來,核四的需要與否及安全問題便在台灣社會引發許多討論與完全對立的意見。我國在2002年所通過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規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並應加強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環境輻射偵測,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災後,台灣民意對於核四安全的問題更加重視,「反核」和「廢核」的聲音愈加高漲。今年福島核災滿兩周年前夕,全台灣各地發起了「309反核大遊行」,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很清楚地表達了對核四議題的關心與急切,也就在遊行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了政府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來解決存在20多年之久的核四爭議。
「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重要方式,核安公投則是台灣在民生議題上的首次公投,值得大家重視與參與。為盡量減少人為的操控,我們希望各方意見都能有充分、清楚、完整的表達,也能比照總統大選一樣的公開辯論。
根據聖經《創世紀》,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並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天主對所創造的一切都認為「好」,且賦予人作為大地管家的身分。根據基督信仰的原則,我們應該重視生命甚於錢財,關心弱勢者甚於對權勢者的趨附,我們要謙卑承認人的不足和科技的有限,謹慎扮演好管家的角色,認真推動「非核家園」以實現並保護我們和下一代真正的幸福!
目前核電議題最大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核電廠安全嗎?台電與不少核電專家們認為,核電廠的安全設計沒有問題!但,前蘇聯的車諾比和美國的三浬島都顯示,核電的安全並非完全沒有值得關切之處,而前年的福島核災更暴露出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不只出現在原始的設計,人為的管理往往是安全的另一項重大挑戰。
二、核廢料應如何處理?核電廠的廢料目前的處理方式只有貯存一途。全世界目前已經超過700座以上的核電廠,卻只有在芬蘭一個「興建中」的永久高階核廢料掩埋場,預計要到2020年才完工。台灣已有的3座核電廠的核廢料,大部分仍然「暫時」貯存在電廠中,而少部分移往離島的低階核廢料數十年來已造成蘭嶼居民的恐慌和對政府罔顧弱勢原住民環境正義的不滿。而核電廠停役之後的處理,問題更大。
三、沒有核電會阻礙經濟發展嗎?政府不願意也不敢宣布停建核四或是全面廢核,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台灣的經濟競爭力會受到影響。但經濟發展只有目前的方式嗎?當前的發電設施與電力管理方式是否已經合理?
馬總統曾在2011年發表「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能源發展願景,核能公投能是一個為政府解套的方法;但我們希望,那不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被迫抉擇」,而是集思廣益,創造一條全新的解決之道。
(第234期《天主教周報》社論,第2版,2013年4月14日出刊)